Page 27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7

第一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彩。

                 (三)促进情感陶冶,提升学生“感受美与鉴赏美”素养
                 语文文本蕴含着丰富的“美”的文化,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灵活设计引
             导小学生感受并体会其中的美。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受
             作家的情感和胸怀对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有感受才有体验,有体验才有升

             华,在此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换句话说,教学方法的灵活设计对培育小学生
             感受美与鉴赏美这一素养起关键性作用,语文教师应该遵循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
             则,多角度引领小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使他们获得审美体验,学习审美的方法,

             不断陶冶审美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
                 1.巧用语境分析法,培养审美情操
                 文章是文字汇集的精华,离开了文字,文章便不复存在。选编进小学语文课
             本的文章更是经典文学的典范,通过作者逐字逐句的分析比较,才产生了一部部

             汇集心血、文质兼美的作品。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语境分析法的运用,带
             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妙用文本表演法,激发情感体验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其
             对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教育即唤醒”,教师只有在唤醒
             小学生心灵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深入文本,促使小学生带着对感情的执着走进

             美好的语文世界。因此,语文教师遵循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原则选择文本
             表演法在此时可以发挥最大功效。以文本内容或人物对话为表演内容,发挥小学
             生的主体地位,辅助他们在理解文本语言、探究文本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把自

             己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演绎出来,这无疑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生动
             活泼地掌握知识,并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其审美
             鉴赏与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陶罐和铁罐》一课的讲解,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理解课文内

             容、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变化后,分组扮演相关角色,引导小学生进行情景再现,
             以能够生动表现出文中的语言为标准。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伴随着他们
             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验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陶罐的心灵美。文本

             表演法使小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把课文内容理解得清晰透彻,全面感受文章中“人
             物”形象蕴含的美感、鉴赏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以此促进自身的成长。


                                                                                     1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