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90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写作时,运用逆向思维看问题,写出的文章会
有大不同。
(五)习作教学增强文化自信,领略民族文化魅力
教师应让学生在民俗节日和区域文化学习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可以以传统佳节为契机,在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时对
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如在中秋节,教师可通过让学
生搜集了解或讲解节日的历史沿革,起源与发展及风俗情况,让学生对这一传统
节日有一个了解与认识。还可开展猜灯谜、吃月饼等中秋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
参与进节日,感受节日氛围,加深对传统佳节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
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可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古典文化魅力,在作文中进行合
理引用。如写季节“春”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借鉴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发生”;写景色奇好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借鉴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写坚忍不拔的精神时可以借鉴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
破岩中”。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为作文增添了色彩。
同样的还有在作文中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运用,小学中高段四大名著的白话文
版已经可以看懂,曹雪芹对林妹妹柔弱风姿的描写;施耐庵对梁山一百零八好汉
豪情冲天的描写;罗贯中对孔明足智多谋的描写;吴承恩对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描
写,每一本经典著作中显示出的文采都足以打动我们所有人,在作文中借鉴这
些经典描写,更能表现出文章的精彩。同时还应培育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理解与运
用,做到文化包容并举。
(六)引导树立习作正确态度,提高写作兴趣
有效的学习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
的主动与有效参与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强化学生的习作学习主
体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习作态度,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思考。学生在习
作学习中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树立观察意识,善于观察与发现生活中可利
用素材;主动树立积累意识,不断积累语言与写作知识;提高自身要求,不断提
升自我写作技能,端正习作态度,提升写作素养,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实效。
1.树立学生主动修改的意识
小学生应该树立自觉修改习作的意识,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
习惯,增加习作修改的兴趣。完成一篇习作后,主动审阅修改,会发现自己在写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