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94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口语交际相关
知识,逐渐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交际素养的形成。义务教育阶段
的课程目标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日常交往的口头语言,还要将习得的口头语言
正确、文明地用于生活和社会的交流和交际中。而2011版课标中,同样提出了关
于交际的语言要求,包括交流与应对能力、情感与态度、用语规范、用语文明、
学会倾听等。这些要求包括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层面,也涉及了文化和审美的层
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涉及学生的语言积累、思维发散、审美创造和文化素养
等方方面面,以言语为媒介,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意见,
提高自身的交流和应对能力,顺利地完成人际交往活动。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言语的多向训练,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
养学生认真倾听来理解他人的话语,在头脑中迅速完成语言的建构,从而进行思
维的内化加工,在特定的场合或者情境中完成言语上的交流,因此基于语文核心
素养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更偏向学生语文素养那四个层面的教育。其中,着重突
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素养,并在建构与运用中,发展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审美特点、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语文学科必备与关键的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
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和理解这四个方
面。语文教学要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学
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用开放化的思维了解文
化的多元性,内化并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是整个语文核心素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语言的建构与
运用是指主体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建构话语的活动,语言的运用是指个体通过
语文课程的学习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并将知识概括化、具体化,根据不同的
情境正确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因此,建构和运用的关系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授语文知识、语言的运用技巧等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
境中理解汉语言文字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于不同的情境、场合
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此来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