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24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六年级的群文读本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读出故事中的象征意义,提升阅读能力,

            选取了美国威廉·乔伊斯的《神奇飞书》、日本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
            猫》、法国安东尼·德·圣艾克修佩利的《小王子(节选)》和德国于尔克·舒
            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节选)》作为群文阅读文本,这些文章都是知
            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富有童趣。虽然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与作用是个困难且枯燥

            的学习过程,但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富有童趣,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故事文本,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教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要想让
            学生有水平较高的研究性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需要在议题下选取

            一些有明显异同点、便于发现规律的文本来组合。如教师在“‘三’的奇妙作
            用”这个议题下,选择了《田鼠太太的项链》《明锣移山》《狗鼻子》《犟龟》
            这四篇在结构上非常相近的儿童文学作品,这四篇文章中的故事情节都一波三
            折,有三次反复出现的情节,故事曲折,结局出人意料,教师紧紧扣住“三”这

            一共通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三”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选文矛盾强烈,注重比较联结
                拥有强大的矛盾张力的文本由于观点相悖,存在着强烈的认知冲突,因此可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彼此冲撞的观点中不断进行思考,进
            行辨析、理解、批判或认同等思维活动。例如,教师设计了议题“改变还是坚
            持”,选取了《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郑人买履》《邯郸学步》四篇文章,

            让学生在讨论对比《愚公移山》《郑人买履》两则故事中的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原
            因这一环节中,思考为什么我们面对愚公的坚持是赞赏他的坚持不懈,而面对郑
            人的坚持是嘲笑他的固执古板。教师旨在通过阅读这几篇在故事结局中存在矛盾

            差异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在比较、讨论、辨析中发现故事人物背后改变或坚持
            的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当自己面临选择时,是改变还是坚持。在这样有
            着明显认知冲突和思考空间的群文阅读课中,学生积极地调动着自己的思维,认
            真地去思考,建构起自我新的认知。

                文本组合除了要形成强大矛盾,也要注重文内的比较联结,要强调群文之间
            的互文性。互文性强的文章是指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对立
            又有统一。例如,以友情为议题选择文章,不论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书,关于

            描写友情的文章数不胜数,那如何组成一组互文性强的群文呢?台湾的赖玉莲老
            师曾经编选的一组诗歌选文可以给教师提供参考借鉴的价值。这组选文有讲述死


            212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