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2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2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读文本资料或者蒋军晶老师编写的《小学生群文读本》,同时也可以选自实用

            性文本,如广告、新闻报道、说明书等,甚至还可以选择影视资料,如电影、纪
            录片等。二是文本的体裁要尽可能的丰富。可以涉及童话、诗歌、小说、散文、
            说明文、神话、寓言、儿童诗、传记、非连续性文本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
            如议题“不一样的‘小红帽’”选自童话体裁,再如议题“个儿大的草莓能不能

            吃”,教师选取了四篇来自新闻报道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中练习
            比较、整合等阅读策略,感受信息的多元复杂,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能力,活跃思维。三是文本的作者要尽可能的丰富。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写作风

            格,同一个作家也有可能有不同的创作特点。因此,我们要走进各种各样的作家
            创作的文学作品里,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经典文学是指在世界历史浪潮中脱颖而出,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的文学作
            品,是文学作品中的瑰宝。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经典文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

            意识,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富的语言。例如,议题“《昆虫
            记》中的对比”,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去发现昆虫世界的美丽与神奇;再如学习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四首诗《鸟鸣涧》

            《山居秋暝》《辛夷坞》《竹里馆》,从中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创作风格,体会诗中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又如学习老舍的经典文学作品《衣》
            《胡同中的路》《在青岛唱戏》《什么是幽默》《写字》,去感受老舍幽默的写

            作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
            有诗词歌赋、国学经典、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学习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

            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有助于提
            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如蒋军晶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折柳送别诗”的
            群文议题,选文均选自古代著名经典的诗词篇章,如国学经典《诗经》中的《采
            薇(节选)》,隋朝民歌《送别》,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张

            九龄的《折杨柳》,通过学习这些折柳送别诗,理解折柳这一举动在古代送别中
            的独特意义,从而传承中华传统的送别文化。
                (二)作品文质兼美,贯通古今中外

                文质兼美的选文有助于熏陶感染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进
            审美体验,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语言文字。教师应意识到“近朱者赤,


            210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