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5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235
第九章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多种适用 App 的巧妙应用
贝数学”App,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学习加法、减法、几何、
进位加、退位减、时间、货币、乘法等数学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数学王国”App,在动画的场景中呈现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游戏闯关的
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很大程度缓解了孩子厌学的情绪。App 的游戏化特点可
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
(五)社交化
教育 App 的社交化特点是指大部分的教育 App 具有社群交往功能,可
以方便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学习者可以围绕主题展开社交活动,
增加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例如,“蓝墨云
班课”App,学习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 App 发表主
题讨论,让学习者通过 App 围绕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加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与学习。App 的社交化特征让协作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开展协作
学习提供了很大便利。
教育 App 的智能化、个性化、情境化、游戏化、社交化等特点都可以有
效地辅助课堂教学,那么教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 App 应用于课堂呢,精
细化的教育 App 分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 App。
二、教育 App 的分类
教育 App 数量多,种类复杂,为了便于用户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教
育 App,国内外学者对教育 App 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美国学者莫兰
(Moran)按照使用功能将教育 App 分为学习游戏类、交互参考应用类、修
正工具类、加强版电子证书、计划管理工具、数据统计工具和特殊教育应用
工具等七大类。国内学者王婷按照应用领域将教育 App 分为早教、艺术与创
意、数学、天文、地理、语言与阅读、综合益智、题库以及工具九类。这些
分类有助于一线教师了解 App 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但是由于没有结合教
学实际需求进行梳理,因而难以指导实际教学过程。为了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需求,本节结合乔纳森的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分类模型对教育 App 进行了分类。
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认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主要表现为效能工
具、信息工具、认知工具、情境工具、交流工具和评价工具等六大工具作用
(Jonassen,1999)。效能工具指能够帮助提高工作效率、支持知识建构的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