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17
第三章 用音乐韵律领略诗词之美
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和审美原则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在文艺界可谓是最
具影响力的一批作曲家。黄自的音乐创作清新隽永、重歌曲的意境刻画,在钢琴
伴奏上也独具匠心。《点绛唇》《花非花》《南乡子》等均是出自黄自之手的脍
炙人口的作品。在以黄自为主的作曲家们的带领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达到
巅峰时期。各种体裁的历代诗词成为文学底蕴深厚的作曲家进行音乐创作的首选。
40 年代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多为抒发爱国情怀与救国思想,作品多体现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阳刚之美。如林声翕的《满江红》、赵元任
的《老天爷》、刘雪庵的《红豆词》等。在这众多作曲家之中,影响颇深的则不
得不提谭小麟。谭小麟曾师从黄自,后赴美留学。丰富多彩的经历使他在中国传
统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术的融合上有着非凡的造诣。他多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充满了创新、变化与个性,以十二个音列为创作基础,多运用民族五声调式和具
有独特和声色彩的三、四级和弦,如《彭浪矶》。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还
有《自君之出矣》《春风春雨》等。
谭小麟的音乐创作有着鲜明的室内乐风格,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精致而又含蓄
的音乐特点。创作中体现出他构思周密严谨,在和声与技术的运用上紧跟世界音
乐发展的轨迹,开始结合现代派的作曲技法。
二十世纪 20—40 年代,作曲家的创作技法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古诗词艺术
歌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声乐体裁的发展,是作曲家们对艺术民族化的探索。
这一时期有许多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一直传唱至今,这些歌曲精致优美、意境
深远且脍炙人口,这是作曲家们成功探索的成果,对后来作曲家们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上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三)抗战救国时期
自青主、黄自和谭小麟时期过后,中国陷入漫长的战争时期。音乐创作也多
以抗战救国为主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变。顺应
时代发展潮流,革命群众歌曲和爱国抒情歌曲成为社会审美主流。除了有专业的
美声作品演唱,也倡导多演唱民歌、小调与戏曲等。由于当时较为敏感社会环境,
导致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时期。
直至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诗词被民众受推崇和喜爱,新生代作曲家
李劫夫等人,创作了一系列毛泽东诗词歌曲,其中不乏佳作。这是诗词歌曲创作
的新体现。1962 年,作曲家罗忠镕为古诗词《秋之歌——绝句三首》谱曲,创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