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18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作出古诗词艺术歌曲,成为当时的代表作。
罗忠镕师承谭小麟先生,受谭小麟的影响,在作品创作中进行了现代作曲技
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语汇相融合的大胆探索与尝试,运用新的创作手法以及
和声,形成属于他自己独有的创作特征。是他将当时沉寂多年甚至在“文革”的
影响下出现断层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又拉回到一定的高度。
(四)多元化时期
经历动荡的“文革”后,社会局面迅速得到好转。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
想意识也得到解放。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迎来新的时代,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开
始了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作曲家们的创作不再受限,他们不再压抑对古诗词艺术
歌曲的创作热情,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如王建
中的《李清照词五首》;秦西弦的《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高为
杰的《静夜思》《元曲三首》;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金湘的《子夜四时歌》;
黎英海的《春晓》《枫桥夜泊》《登鹳雀楼》;赵季平的《关雎》等等。
题材与风格的多样性、新颖各异的创作手法以及精雕细琢的钢琴伴奏,都
一一体现了这个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多元化。作曲家在多调性转换和诗词吟诵
调的运用上都独具匠心,各有见地。使得我国无声音调与和声色彩运用有了突破
性的进展。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表达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从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传承颇为
曲折但到现今逐步走向正轨。在创作手法上的探索与创新日渐成熟且多样化,也
保存着一些极具艺术性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同时也可以看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
创作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演唱上也没有具体的规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
讨的。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吟诵风格
(一)“移步不换形”的古诗词
古典诗词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它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也有着较深的联系。
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典诗词日新月异,从诗经楚辞到宋词元曲、从律体诗到长短
句,在结构上、主题上都日渐改变,但古诗词所独有的意境、音韵、节奏和吟诵
性一直从古至今得以完美传承。
1. 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词文化起源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