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23
第三章 用音乐韵律领略诗词之美
现代汉语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诗词中,每个句子之中有几个字就有几个音
节,因此,音节常常两两组合,形成“顿”——音步。一句诗词中常有一个明显
的顿,称为逗,将诗句分为前后两半,即“半逗律”。诗词节奏的产生取决于“音
步”的确定,诗歌的基本格律由此形成。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吟诵诗词时,不
能刻意地表现“顿”。它是在吟诵中拉长字音时值,而不是声音的停顿。“顿”
的处理对吟诵古诗词有着很大的影响,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诗词意境破坏,因此,
在吟诵时应做到“声断情不断”“声断意连”。
3. 寓情于声
古典诗词的音乐美,只有通过“吟诵”这一方式才能完整呈现。诗文的声韵,
包括押韵、格律、开口音与闭口音等,这些声韵的意义也都是通过吟诵才能展现
出来。而诗词的音乐美并不完全表现在声音的组合上,还取决于情与声的谐和。
诗词音乐性不能离开诗词情怀,而单纯追求音韵格律的优美。只有寓情于声、声
情并茂地吟诵诗词,那诗词的音乐美感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古典诗词音乐美在吟诵这种表现方式下得以展现,语言本身的音调、句式的
押韵和节奏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到吟诵古诗词时的方式方法;平仄长短、合辙押
韵、寓情于声等这些特征正体现在古诗词的吟诵风格之中。
四、吟诵特征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
古典诗词的发展历程中,“诗”“乐”一家。音乐赋予诗词更多的音乐美,
而诗词在节奏韵律、结构上给了音乐创作更多灵感。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诗乐合一就是我国儒家、道家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中和”的体
现,有着轻微淡远、空灵飘逸、质朴自然的美学追求。
(一)音韵格律与古诗词艺术歌曲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诗词体裁使十分宽泛的,从《诗经》、乐府到唐诗宋词等
众多体裁形式是西方古典艺术歌曲无法与之比较的。这些具有多样性的诗词,映
射着我国“求同”“合一”的哲学思想。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出现,成就了作曲
家们音乐民族化的志愿。例如,罗忠镕曲的《山行(杜牧)》,诗词的结构为起、
承、转、合四句结构的绝句,音乐也采用了与之类似的四句。黄自曲的《花非花
(白居易)》,诗词为句式整齐规范的结构,乐句结构也是十分规整乃至方正性
的句式结构与之对应。诗词有长短句,音乐也常是非规整性结构样式。例如,黄
庭坚词,顾淡如曲的《清平乐惜春》,歌词中出现排比句、回文、顶真结构时,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