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21
第三章 用音乐韵律领略诗词之美
的特点,朝代历史两百多年便亡国了,没有特别杰出的诗人词人。结构均继承前
朝模式,几乎没有革新。明朝中期以后,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茶肆、酒楼成
为各阶层汇集地,各种词曲、小令、小调在这公共场所演唱,因而诗词创作内容
雅俗杂陈。诗词发展虽格律多样,但已远不及唐宋时期。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文人并没有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
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以先进的思想打破清代诗坛沉寂,领近代文学史
风气之先。后逐渐发展为用来宣传统治阶层新思想的新体诗。
古典诗词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坛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从
诗经楚辞到宋词元曲,或高贵或雅致或俚俗,各得其妙、各美其美。它们形式多
样,作品繁多。在整个封建统治时期,古典诗词的发展都万变不离其宗——“移
步不换形”。共同具有这样几个特点:①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古典诗词饱含文
人的思想感情与丰富想象,语言凝练且生动形象,能精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
刻画出深刻意境。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字数有变化,但要求平仄、音韵和谐,
断句有节奏,吟诵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③有律有调、
吟唱自如。在音韵的结合和调式上有这严格的规范和并不死板的变化发展变化,
诗词押韵必不可少;诗词吟唱总有音乐相伴,都曾入乐演唱。
(二)古典诗词的音乐性
古典诗词中的音乐性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点之一。观诗词发展
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诗词和音乐一直密不可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
词均能和乐吟唱,情感丰富,语言精练。古诗词不断繁衍变化,这些特点都被后
人很好的继承发展了下来。古典诗词的语音声调、节奏韵律都展现了古典诗词的
独特之处,即古诗词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感也只有通过吟诵、吟唱才能展现于
世人眼前。
1. 平仄长短
乐曲由不同音高、不同节奏的乐音按照一定规律构成,诗词则由不同声调、
不同音韵的字音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形成诗词的音调。文人创作诗词时,也要按
一定格律来写作,诗词的音调都是由平仄声调组成的。平仄、音韵在诗词创作中
有着并不死板的规范。
“平”即平声字,可初步理解为现代汉语中声调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仄”
即仄声字,同上可初步理解为现代汉语中声调的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由于古代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