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22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汉语四声的变化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古代汉语的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又分
为阴平、阳平;而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字(属于仄声字)分散在现代汉语中的平声
字、上声字和去声字之中。因而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之中都可能存在入声字。仄
声音调曲折而短促,平声音高而音色悠扬。平仄相间、有高有低、相互映衬是古
典诗词最大的语言特点。平仄声调在诗词中巧妙安排,可以完美展现古诗词中字
词之间的音律节奏,使诗词富有古韵。吟诵时,平声字应不升不降、悠扬明亮,
仄声字则有升有降、欹侧短促。平仄声调的长短在诗词中不是固化的,平声字处
在诗句的首位,吟诵时值就不能做加长处理;而仄声字出现在五言诗的第二位和
七言诗的第四位时,则需要适当加长吟诵时值。
要解决吟诵时诗句中每个字的字音高低问题,就要“因声定音”。严格地以
字行腔,按照每个字的音调高低的走向来吟诵。汉字的声调(阴阳上去)为“声”,
字音音高的高低为“音”——因声定音。根据字的不同声调给每个字定好一个音
高。不同音高的字连在一起,构成一段高低起伏的旋律——吟诵的腔调。
除了平仄声调的运用之外,古诗词还常借助双声、叠韵、叠音、象声等具有
特殊美感的双音节词汇来使音调和谐,增强诗词的节奏性和音乐美。突出重音有
许多技巧,如拖长字音时值、轻读重要字词等等,在吟诵诗词时有助于诗词意境
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在不同的诗词中,按照诗词表达的情感和语言环境,用不
同的方式吟诵。哀怨凄婉的心绪,用实中转虚的方式吟诵;豪迈粗放的情怀,则
用快中显慢的方式吟诵……只要吟诵时,双声、叠韵、叠音处理得当,不仅能体
现绚丽的音乐之美,还能增添诗词意境,产生共鸣。
2. 合辙押韵
节奏是音乐产生的基础,而诗词的节奏是由押韵和音步构成的。
押韵,即合辙押韵。押韵能将散乱的字音组成一个整体,在听觉中似曾相识
地有规律地反复,能将每个诗句进行奇妙的串联,形成有规律的、优美的节奏。
诗词句尾的字有着相同的韵母,这些字称为诗词韵脚,这种手法在诗词写作中称
之为押韵。吟诵时重视韵脚的表达,最能体现出诗词的音乐之美感。韵脚字音在
吟诵时需要作强调处理,在节奏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在韵脚疏散的
慢节奏处,咬字吐字要字正腔圆,韵母要清晰圆润;在韵脚密集的快节奏处,声
音要清晰响亮,字义清楚。吟诵时,根据诗词内容、情感的变化适当做声音情绪
的前后对比,尽量避免吟诵节奏死板和情感单一。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