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19

第三章  用音乐韵律领略诗词之美


             总集,也是我国音乐史上第一部歌曲总集。它收录了从殷商时期至春秋年间各国

             的民间歌曲,共 305 篇;是各类民歌之精华,题材与结构多样,诗乐合一。《诗
             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赋、比、兴的
             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
             经》善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之间,意义和字面只有少量的

             改变,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且在每句诗词末尾,均用韵脚押韵,并且可以入乐
             吟唱。在吟诵或歌唱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2. 唐诗

                 古诗词发展至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由于发展繁荣,唐代的古诗词形式多种多
             样,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个大类。古体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近体诗则分为律诗
             与绝句,律诗和绝句又分五言与七言。古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
             句数可多可少,篇幅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则一首内有句数限定:绝

             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平仄声有一定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
             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规
             整的格律,人称格律诗。唐诗的形式丰富多彩,推陈出新,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

             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和扩展了前代五言、七
             言形式的运用,还开创了风格特别优美规整的近体诗。近体诗的创造和成熟,是
             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个大事件。唐代是我国古典诗词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它把

             我国古典诗词文化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创造了很多完美的艺术手法,形成
             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百花盛开,异彩纷呈。唐诗发展迅猛,但继承前人传统,
             许多古诗词可入乐吟唱,称之为“诗乐”。“诗乐”流传广泛,上至文人雅士,

             下至市井百姓都广为传唱,如《清平调》《凉州词》等等。由于“诗乐”的盛行,
             演变、发展后在中唐时期的民间逐渐出现了“曲子词”这种词体形式,后在宋朝
             得以发展,即宋词。
                 3. 宋词

                 “曲子词”即宋词,在宋朝迅速发展且达到鼎盛繁荣的局面。宋词简称“词”,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这些别名主要说明宋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相关
             的联系。词,早在梁代就出现过,而后在中唐时期形成于市井,极盛于宋朝。《旧

             唐书》曰:“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当时音乐的广泛流传,
             许多民间乐师根据唱词与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


                                                                                    111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