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28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可以作为一种有用的记忆方法。Wallace(1994)关于记忆过程和结构的总体结
            论是:被记忆材料中结构特征的存在、观察和获取这些特征的容易程度以及这些

            特征在组织、约束或暗示记忆方面的贡献都会影响材料的记忆性。音乐完成了这
            三个条件,因此可以帮助学习和回忆文本。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显示,当音乐太
            难或旋律仍然不熟悉时,它对回忆有相反的影响。换言之,旋律与文本之间的关
            键关系建构依赖于简单化的旋律,以便结合和便于回忆,而不是干扰文本。

                歌曲提供了进一步的学习优势。每个旋律都提供一个节奏,可以强调歌词中
            特定信息的重要性(Palmer and Kelly,1992)。此外,节奏可以减轻对歌词的回忆
            (Hyman and Rubin,1990)。这种节奏允许学习者通过将信息分组成更大的音乐

            模式来构建块,这有助于记忆(McElhinney 和 Annett,1996;Thaut 等,2005)。
            此外,歌词通常押韵。这种特殊的押韵文本格式可能会带来更强烈的节奏感。
                在实验的研究结果中,歌曲呈现方式下记忆古诗词要比朗诵呈现方式下记忆
            古诗词的效果要显著,可能是因为记忆的双编码理论,同时歌曲因为旋律中的节
            奏,旋律等因素,使得被试者将记忆组块变得更大,被试者能够更加容易记得歌

            曲下的文本。在不断的重复下,使得这些组块不断得到重复,在之后的回忆任务
            中,则能够更好地回忆起来。



                       第四节  中国古诗词文化与钢琴音乐的融合


                纵观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音乐和诗词原本是属于一种综合
            艺术形式,随着人口迁移带来的不同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音乐
            和诗词形成两个分支,朝着不同方向发展,渐渐地演变成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虽然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传播情感,表达感情的功能上却是
            相通的,钢琴伴奏的古诗词歌曲不仅仅韵律优美,而且也为钢琴这种西方的乐器
            增添了一丝东方民族特有的含蓄和唯美。

                一、中国古诗词文化与钢琴音乐美感的体现

                (一)韵律之美
                古诗词对仗工整,合辙押韵而且朗朗上口,古人常常做唱诗和诗之举,因而

            不难看出古诗词有着去极其工整的音律平仄之美,古诗词可以根据词意的变化而
            演绎出不同的情感。“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罗裳不耐五更寒”的哀伤,


            120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