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2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义美学思潮,启蒙主义美学被边缘化;2000 年代引进了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
并且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学思潮,而现代主义美学被边缘化。这样,各种美学思
潮还没有得到消化就被替代,不能深入把握和充分发展。而这种状况导致了中国
当代美学的时尚化、肤浅性和不成熟性,往往热衷于跟踪国外新思潮,停留于译
介和复述的水平上,不及深入的研究和批判,更缺乏充分的创造性。在 2000 年
以前,中国美学还处于传播学的范围内,自己的创造不多。而在 2000 年以后,
开始有了较多的理论创造,但总体上还是比较薄弱。这种现象警示我们,要与世
界美学并驾齐驱,中国现代美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必须更扎实地做好理论
建设工作。
(二)新启蒙主义美学
中国的启蒙运动有两次,第一次是“五四”启蒙运动,第二次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启蒙运动”。“五四”启蒙运动传播了现代理性精神,
但由于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以及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历史任务的紧迫
性,启蒙任务并没有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同时完成。20 世纪 80 年代,在
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第二次启蒙运动即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可以
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真理问题大讨论,而后扩展为整个思想文化界的思想
解放运动。新启蒙运动继承了“五四”启蒙的科学、民主精神,批判“极左”思
潮和现代迷信,确立人的价值。20 世纪 80 年代的新启蒙运动在美学领域结出了
硕果,形成了主流学派实践美学和其他新启蒙主义美学。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主
要是李泽厚、刘纲纪、蒋孔阳,后来又产生了新实践美学,其倡导者有邓晓芒、
易中天、朱立元、张玉能等人。此外,以高尔泰为代表的自由论美学思想也可归
为新启蒙主义美学。新启蒙主义美学的理论资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德国古典
哲学为代表的启蒙思想,主要是康德、席勒、黑格尔的哲学、美学理论。李泽厚
就是把康德哲学、美学与马克思主义加以融合,形成了主体性实践哲学和实践美
学。高尔泰主要受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提出了“美是自由的象征”理论。
二是包括马克思早期著作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手稿》成为新
启蒙主义美学的经典。相对于“五四”启蒙主义,新启蒙美学具有特定的历史背
景,因此以《手稿》为经典的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也成为主导思想。《手稿》
以其对自由的论说和人道主义符合了启蒙精神。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中国美学界掀起了新一轮的美学讨论,讨论围绕的核心文本就是《手稿》。美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