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3

第一章  美学与美育


             界对《手稿》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首先是“人化的自然”的问题;

             其次是美感与美的问题;再次是美的规律的问题;最后是异化劳动与美的生成的
             问题。这次讨论中,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美学与以蔡仪为代表的反映论美学
             成为论战的主要两方。在论战中,实践美学影响力日盛,最终成为主流学派,于
             是由美学讨论引起的美学热逐渐变成实践美学热。三是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包

             括心理学、人类学以及系统科学等,形成了新的研究视域和方法论,产生了系统
             论美学、心理学美学和人类学美学等学派。
                 新启蒙主义美学包括两派,一是基于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践美学,包括

             新实践美学,以李泽厚等为代表;一个是基于欧洲启蒙主义思想的自由论美学,
             以高尔泰为代表。它们的哲学基础有所不同,一个是实践本体论,一个是自我论,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倾向,就是认为审美具有主体性、理性精神和自由性。
             这就是说,主体性、理性和自由性是新启蒙主义美学的核心思想。实践美学以马

             克思的实践论为基础,以《手稿》为经典,同时吸收了德国古典美学思想,建立
             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主张美是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成果,美是人的本
             质的对象化。这是一种主体性的论述,只不过它把主体性的基础定位于实践活动,

             于是审美也就具有了主体性。同时,实践美学也在主体性的基础上肯定了审美的
             理性性质。它认为实践活动是人类有意识地改造了世界,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而人的本质力量就是如李泽厚所言的“真和善的统一”。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界定

             是理性主义的,对美的界定也是理性主义的,如李泽厚所言是“理性与感性的统
             一”。总之,美是感性活动,但被理性主导。实践美学也肯定审美的自由性。它
             认为实践征服了自然,实现了人的意志,从而获得了自由;而审美意识是实践活

             动的积淀物,因此美感就是自由的感情。这里虽然强调了实践的作用,但仍然基
             于人的自由意志。
                 新实践美学是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形成的,它一方面肯定了美
             学的实践论的基础,坚持了劳动创造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等基本观点;另

             一方面也修正了实践美学的某些观点,如对积淀说的批判和抛弃;同时也扩展了
             实践概念,把精神活动和话语行为也纳入实践范畴,以解决实践的物质性与审美
             的精神性的矛盾。值得注意的是,朱立元提出了打通实践论与存在论,以实践论

             改造存在论,以存在论改造实践论,进而建立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主张。
                 高尔泰代表的自由论美学也把审美定位于主体性、理性和自由性。它认为主体


                                                                                      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