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21

第一章  美学与美育


             包括儒家美学思想、道家美学思想和禅宗化的美学思想等;同时,这些不同源头

             的美学思想又互相影响、渗透、融合,形成统一的古典美学体系。新古典主义美
             学正是从这个传统出发,吸收现代美学思想,熔铸成新的中国美学体系。总起来
             说,新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首先,新古典主义美学是物我合一的美学思想。中国美学建立在天人合一的

             世界观之上,因此中国美学与西方不同,不是主客对立的二元论,而是物我合一
             的体系。周来祥提出了“和谐”论的美学思想,就是从中国古典美学的情理协调、
             情景交融的“中和”美学传统中提炼出来的。叶朗以意象论、陈望衡以境界论来

             重建中国现代美学,他们对意象、境界的定性也是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同一。
                 其次,新古典主义美学是情感论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的主流是建立在认识
             论的基础上,把审美当作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或者是感性到理性的中介
             (康德),或者是绝对精神的感性形式,总之审美是一种认知性的意识形式,附

             带有情感特性。因此,所谓美就被定性为一种客观的实体或实体的属性。但中国
             古典美学的哲学基础不是认识论而是价值论,它并认为审美不是一种认识,而是
             一种情感体验;美也不是客观之物,而是一种情感意象。王国维提出的意境说,

             就是建立在情景合一的基础上的,认为审美就是主体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色之间的
             无间契合。这一思想也被新古典主义美学继承,如叶朗的意象论美学就强调了情
             景合一的性质;而祁志祥的乐感美学则认为美是一种有价值的快感对象,更突出

             了审美的情感性质。再次,新古典主义美学是直觉论的美学思想。中国美学吸收
             了老庄、禅宗的直觉说,认为审美是物我的直接契合,不经语言概念的中介,以
             意象来融合我与世界。这一思想被新古典主义美学继承。叶朗的意象论美学和陈

             望衡的境界论美学都建立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
                 最后,新古典主义美学继承了中国美学的世间性传统,吸收了儒家的美善相
             乐的思想。新古典主义美学以善释美,主张道德教化,倡导生活的艺术化,在日
             常生活中实现审美理想。这种美学思想与西方把审美与现实生活隔绝的观念截然

             不同。生活的审美化思想几乎体现在所有新古典主义美学家的论述之中。
                 新古典主义美学是对西方美学进入中国并且取得统治地位的一种回应,它批
             评抛弃中国美学传统,完全接受西方美学的全盘西化倾向,而主张立足于中国美

             学传统,再吸收西方现代美学思想,融汇成现代中国美学体系。这种主张和实践,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虽然中国传统美学是古典形态的,不具有现代性,特别是没


                                                                                     13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