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9
第一章 美学与美育
为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他不仅建立了现象学美学,而且进一步建立了审美现象
学,即不但以现象学方法获取了美的本质,而且以审美体验作为现象学方法获取
了存在的意义。此外,王一川的体验论美学也有现象学的成分;潘知常注重以中
西比较的方法论证生命美学;颜翔林怀疑论美学也是以怀疑论方法打破中西美学
既成的系统,再对各种资源进行融合。就此而言,当代的现代主义美学相比之前
的美学研究凸显了一种“方法”意识。
现代主义美学的第二个重要学术贡献是重建本体论。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的核
心,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第一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否定了形而上学,也抛
弃了本体论,这就导致美学失去了根基。
中国当代的现代主义美学家们立志建立新的哲学本体论,重建现代形而上学,
进而建立审美形而上学。当代的现代主义美学以超越主客二分、超越理性主义为
标的,重建审美形而上学。从后实践美学到王一川的体验论美学、吴炫的否定论
美学、颜祥林的怀疑论美学都具有类似特征。1990 年代之后,随着对实践美学
批判的深入,超越主客二分以及肯定审美的超越性与自由性等等观念成为美学界
共识,而这一新的美学观念需要有坚实的本体论基础。这方面的主要建树之一是
杨春时的存在论。他扬弃了传统的实体本体论,也扬弃了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建
立了新的存在论。他认为存在是生存的根据,具有本真性;是我与世界的共在,
具有同一性。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从而以其超越性和主体间性回
归了存在。这一新的本体论(存在论)与其方法论(现象学)结合在一起,形成
了新的美学体系,美学成为“第一哲学”。此外,潘知常借鉴和改造了西方的生
命哲学,建立了生命美学;吴炫借鉴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提出了本体
性否定论美学。总之,它们都是在借鉴西方哲学的本体论资源的同时,进行了创
造性的理论建构。
除了学术意义之外,当代的现代主义美学具有社会意义。它虽然是一种新的
形而上学的美学,但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发展具有很
大的片面性,丰富的物质生活与贫乏的精神生活的强烈反差、人与自然的对立以
及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化,都证明了这一生存状况的异化性质。
现代主义美学以其超越性和主体间性揭示了存在的意义是自由,从而展开了
对现实的审美批判,以期获得精神的救赎。因此,重建现代主义美学正是当代美
学的发展方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