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34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的消费者,而消费者自身的审美能力是对文化产业相关产品质量把关的重要参项

            标准之一。因此,当消费者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时,会促使文化产业本身谋求创
            新。一方面,学校美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其热爱美、
            欣赏美、创造美的思维与能力,从而使其在面对文创产品、文艺作品时具有更高
            的鉴赏能力和辨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美育通过报刊、书籍、网络、图片、影

            音等方式向大众传播欣赏美的思想,进而形成品评自然美、艺术美、科技美的能
            力。综合两方面,美育的熏陶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输送“生活艺术家”,促使文
            化产业发展自我变革。

                其次,美育可以提升人才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创造者是具有能动性的人,
            因而人才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
            美育供给主要包括三个渠道:教育机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市场。其中,
            教育机构生产审美理论,培育人的审美思维;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文化市场则拓

            展人们的审美视野,提升其审美创新能力。
                (八)美育优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
                首先,美育拓展我国文化产业样态。我国文化产业样态丰富,几乎横跨各个

            领域。当美育在个别文化产业样态中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时,就能带动该产
            业不断调整升级。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近年来兴起的“国风节目”势头强劲,
            特别是河南卫视策划的《唐宫夜宴》节目异军突起,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

            觉审美体验,而后相继推出的《端午奇妙游》《清明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
            又进一步突破审美界限。这正是因为将探究美的表达、突破美的边界置于文化产
            业样态创作中,才让节目效果如此惊艳。

                其次,美育激发我国文化产业活力。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在规模化、市场化、融
            合化方面发展势头强劲,但资源利用率不高致使其文化活力不够。对此,文化产业
            市场争相寻找突破口,挖掘文化资源,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如 2021 年 5 月,文化和
            旅游部推出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使得红色文旅成为众多年轻人

            的体验项目之一。而红色文旅之所以能成为新业态,是因为红色文化受到了不同年
            龄段群体的认可,即受众能够透过有形的物质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性与审美性。
            因此,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并融合美育理念,可以产生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九)美育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首先,美育提升我国文化产业软实力。文化产业软实力的提升依托于文化资


            26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