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经营和谐家庭实现幸福人生——社区社会情感学习与实践课程导读手册
P. 147
4.
心灵疫苗——幸福密钥,身心相通,逆境向阳
沉浸在自我“心理的舒适区”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哪怕这个舒适区是痛
苦的,限制的,裹足不前的黑暗地带。若要主动走出黑暗比忍受黑暗更痛苦。人
类可以利用习得性无助的特点去操控动物,但是人类自己宁愿让自己小小的“念
想”捆绑得不能动弹,也不愿去亲手斩断“绳索”。习得性无助的人,大多是悲
观的人,因为已经体会过失败的痛苦,不愿意再次的尝试和努力,一直用消极的
眼光看待世界,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不会有任何的突破,于是惯性放弃。
但是人为什么要选择习得性无助呢?这是对于巨大压力和威胁的一种自我
本能的保护。人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如果遭受太多的痛苦,人可能就会精神崩
溃。为了最大限度避免可能的风险和伤害,原地不动是最安全的行为。从短期来
看,你确实不需要承受眼前的失败和痛苦,也不用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需
要尝试新的方法,也不用体验新的生活,只需要原地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即
使要忍受黑暗。
不是所有人都是习得性无助的。马丁·塞利格曼曾经研究抑郁症和习得性
无助间的关系时,受到了女儿的启发。在他女儿五岁的时候,他在花园里专心致
志地除草,女儿要帮忙却在旁边乱蹦乱跳,还时不时将他归拢好的草抛向空中这
让他很不耐烦,忍不住对女儿大发脾气:“如果你不能专心除草,就不要在这里
影响我!”女儿悻悻地离开了,等马丁气消了,又折返回来说:“爸爸,我有事
和你说。”“什么事?”马丁暂停了除草,把手搭在了除草机上。“爸爸,你还
记得我五岁之前的样子吗?从三岁到五岁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哭闹。我
五岁生日时,我决定不再哭闹了。那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一件事。爸爸,假如我可
以停止哭闹,那么你也可以不是一个坏脾气的人?”女儿说完,就抱着洋娃娃回
到屋里,留下他一个人怔怔地愣在那里。这件事带给塞利格曼很大的触动,他认
为自己在过去的50年中,一直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以至于影响他和家人之间的关
系。但是为什么他的女儿却不像他一样悲观,并且还敢于挑战他?那一刻他决定
改变自己。他想到自己在做实验的时候不是所有的狗遭受电击后都选择放弃,总
有三分之一的被试永远不放弃躲避和逃脱。同理,也不是所有的人在遭遇重大打
击和悲惨境遇时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相反,他们在受苦时永不放弃!
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