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信息的脉络
P. 30
·信息的脉络·
完成之时发现那大厦的基础已经动摇,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更
为不幸的了。伯特兰·罗素的一封信使我置身于这样的境地。
当弗雷格收到罗素的信时,并没有觉得有趣,“罗素悖论”说明弗雷格引以
为傲的数学证明的前提是错误的,是靠不住的。弗雷格再也没有从这个打击中恢
复过来。
罗素曾因撰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而为大多数国人所知,书中讨论了中国
将在 20 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罗素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逻辑学家之一,也是分
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逻辑学和哲学这两个领域中,作出了实质性的学术贡献,
他几乎完全独立于弗雷格的工作,创立了命题演算和一阶谓词演算,这两者合在
一起构成现代逻辑体系中的经典逻辑部分;他还创立了关系演算,大大扩充和丰
富了数理逻辑的内容。在弗雷格所构造的逻辑—数学体系中,他发现了后来以他
的名字命名的“罗素悖论”,并对悖论产生的原因做出哲学分析:悖论产生于恶
性循环,即一个总体内的元素需要通过它所在的那个总体才能定义。因此,避免
悖论就要禁止恶性循环,由此提出了简单类型论和分支类型论的技术性方案,不过,
这两套方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他是逻辑主义纲领的坚定实践家,在这个
过程中严格证明了:从逻辑演算出发,加上两个非逻辑的公理,即无穷公理和选
择公理,就可以推导出一般算术和康托尔集合论。这一方面证明了逻辑主义纲领
在总体上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也精确揭示了数学与逻辑之间的关系。
罗素挽救弗雷格计划的努力体现于罗素与怀特海合写的三卷本巨著《数学原
理》中。这部著作从弗雷格《概念文字》的纯逻辑开始,以清楚明白的数学为结束,
中间是简单而直接的步骤,它完全体现了庞加莱的芝加哥机器的精神。悖论经过
一种精心设计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分层结构而得以避免。事实上,在这种结
构中,任何一个集合都只能拥有来自同一层的成员。这种分层大大削弱了普通数
学的能力,以致一条特别可疑的还原公理被体现了出来,以穿透层与层之间树立
起来的壁垒。《数学原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它一劳永逸地证明了,在一
个符号逻辑系统中对数学进行完全的形式化是绝对可行的。
希尔伯特的拯救
大卫·希尔伯特出生于小城柯尼斯堡的一个新教家庭。柯尼斯堡位于普鲁士
东部,以哲学家伊曼努尔 . 康德的故乡而闻名。20 世纪 20 年代,希尔伯特提出了
一个问题,并称之为“判定性问题”:有没有一种算法,能够判定在谓词逻辑下
的命题是可以证明成立呢?
如果一个问题可以能够算法解决,我们就说它是“可判定”或是“可计算的”。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