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地铁轨道施工技术
P. 142

地铁轨道施工技术



            端缓冲段和开口段组成。
                平直段:它的中间部分与基本轨平行,称为平直段。该平直段应对应于
            辙叉咽喉、辙叉心轨顶宽 50mm 的范围,为安全起见,一般再向两端延长

            100~300mm。
                缓冲段:为使车轮轮缘能够顺利进入护轨轮缘槽内,在护轨平直段两端各
            向轨道内侧弯折一段长度,称为过渡段或缓冲段,其弯折缓冲角度与尖轨冲击角
            相同。

                开口段:护轨未端外侧,将轨头 150mm 长度内斜切除一部分,形成喇叭口。
                2. 护轨的作用
                护轨用普通钢轨制成,以间隔铁及螺栓与基本轨连接,或以护轨轨撑垫板及
            螺栓连接的的槽型护轨(新型道岔)两种形式。其主要作用是一方面控制车轮的

            运行方向,使之正常通过“有害空间”迫使车轮轮缘在护轮轨轮缘槽内通过;另
            一方面是保护辙叉尖端不被轮缘冲击撞伤,即保证查照间隔应有的尺寸。
                目前国内道岔护轨主要有不分开式、分开式 H 型和分开式槽型三种护轨,
            地铁正线多采用分开式可调槽型护轨。


                二、施工工序

                整体道床道岔施工工艺详见图 12-15。
                施工组织如下:

                1. 道岔控制基标及加密基标布置
                道岔 CP Ⅲ控制网经过第三方测量单位检测合格后,再根据道岔区的调线调
            坡图计算出道岔的岔前、岔心及岔后的线路中心坐标,然后现场测放出岔前、岔
            心及岔后的控制基标,最后测放出加密基标。

                基标桩是用来控制线路方向和轨道高程的,施工中必须保护好基标,已免影
            响施工。
                2. 基底凿毛及清理
                按设计要求对结构底板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形成宽度和深度都为 5~10mm,纵

            横距离不大于 100mm 的凹凸面,以确保道床和结构底板能联接为一体。基底凿
            毛后的混凝土碎屑需清理干净,确保施工地段无杂物、无积水,不影响道床混凝
            土的浇筑,当结构底板有渗漏水或浮渣时禁止浇筑混凝土。



            ·130·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