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地铁轨道施工技术
P. 139
第十二章 单开道岔施工技术
用,稳定性好,强度高,维修工作量少,零件少,安装方便。
图 12-12 辙叉及护轨结构
(七)辙叉构造
①辙叉的前端称为趾端,后端称为跟端。
②从辙叉趾端到辙叉理论尖端的距离,称辙叉前长(辙叉趾距);从辙叉
跟端到辙叉理论尖端的距离称称辙叉后长(辙叉跟距)。辙叉趾端两翼轨作用边
间的距离称为辙叉的前开口;辙叉跟端两心轨作用边之间的距离,称为辙叉的后
开口。
③叉心两作用边之间的夹角称为辙叉角。辙叉角的交点称为辙叉理论尖端。
由于制造工艺的关系,不能把理论尖端制造出来,实际上的尖端有 6~10mm 宽,
称为辙叉实际尖端。
④两翼轨作用边间的最窄距离处称为辙叉咽喉。从咽喉到心轨实际尖端的这
段距离,轮缘失去钢轨引导,所以叫做有害空间,如图 12-13 所示。
⑤辙叉全长是指趾端至跟端的长度。
⑥为了保证车轮安全通过“有害空间”,在辙叉两侧相对位置的基本轨内侧
设置了护轨。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