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31

第一章  基于桥型适应性的高速公路桥梁桥型选择研究




               的长度,对有滑塌趋势的沟岸先进行卸载开挖。必要时,尚宜适当扩沟处理,避免沟
               岸滑坡或崩塌危及桥梁的安全。根据沟宽尽量选择一跨跨过沟谷的跨径,桥梁布孔尽
               量由沟中心向两边布孔,桥台或靠近沟岸的桥墩尽量远离沟岸布设。可考虑跨“V”
               字形沟采用较大跨径,边跨采用相对较小的跨径。
                   “U”字形沟相对宽阔,沟壁舒缓,冲沟切割深度多在 20~50m,沟宽多在 80m 以上,

               冲沟沟壁基本稳定。“U”字形沟布孔时一般以沟中心向两岸布孔为宜,尽量避免沟
               中心布设桥墩。桥梁跨径一般在 30~50m 较为合适。
                   根据黄土冲沟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点,桥梁布设应适应地形、河沟的自然状态,

               尽量避免对天然河道的压缩、改移或裁弯取直。
                   对于跨越大的冲沟,在地形及施工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宜采用大跨径的桥梁设计,
               这样可以避免或者减少高墩。对于高速公路左右幅可考虑不等跨步孔或左右错位布置。
                   (2)适用结构形式

                   黄土冲沟地区中小跨径桥梁结构宜采用预制吊装的板、梁结构,大跨径结构宜采
               用连续梁或连续刚构。
                   简支结构虽较适合黄土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貌、地质环境,但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性、

               安全性,认为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体系更能体现结构的合理性。
                   黄土冲沟地区中小跨径桥梁合理孔跨布置方案应该采用 40m 以下的梁(板)根
               据地形特点配合适宜的墩台结构(根据墩高采用柱式墩、箱形墩、框架墩等)布设,
               通过经济技术指标比较,选择最安全合理的布置方案。
                   4. 潜在泥石流地区

                   泥石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尤其四川、云南、重庆、贵州、西藏、
               新疆、甘肃等地表现更为突出。
                   (1)孔跨步设原则

                   泥石流地区合理孔跨的布设原则如下:
                   合理选用泥石流频遇标准。与洪水一样,不同的频率对应不同的流量、流速、冲
               刷(击)、淤积、龙头高度;不同的标准,意味着需要付出不同的代价和投入。一般
               桥梁可采用相应设计洪水频率,重要桥梁可适当提高标准。

                   桥孔布置应遵循“宁大勿小、宁高勿低”的原则。直观的认识,为避免泥石流的危害,
               特别是冲击,采用一孔跨越最理想,但也意味着更大的代价。泥石流沟中间是否设墩,
               主要考虑沟谷宽度、桥位处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流通区以冲刷、撞击为主,堆积区以
               淤积为主)大小、防治措施的难易和代价综合比较确定。

                   确定桥梁孔跨及标高、净空时,除考虑设计流量外,还应特别注意考虑泥石流的
               阵流特性。泥石流的前峰(“龙头”),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是控制设计的主要部分。


                                                                                          • 19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