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30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具有丰富的材料来源,并能较好地与山区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拱桥的跨越能力较大,
施工方法也较多,且能适用一跨跨沟的山区特点,所以拱桥结构尤为适用于山区自然
地理环境,而且经济性较好。
斜拉桥跨越能力强,能较好地与地形条件相结合,有利于环境保护。当两侧山脉
之间距离较大,沟谷较深,路线布置高,墩身高度大,能避免大填大挖对自然环境的
破坏,充分满足路线线形的需要。中小跨径的斜拉桥在山区修建因为经济性差很少采
用,所以山区斜拉桥往往以多塔和矮塔斜拉桥居多,因为多塔和矮塔斜拉桥能较好地
满足地形环境的需要。对于山区桥梁,斜拉桥在环境保护、高桥墩和旅游资源开发三
个因素方面具有优势。斜拉桥的跨径较易适应于桥跨的合理布置,可以避免对山体的
破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界的平衡;过高的桥墩使梁式桥的跨径和墩高产生了严
重的比例失调,不满足景观美学的要求,且增加了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梁式桥在施工
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已无明显优势;斜拉桥造型优美,能充分地与山区的自然景观融
为一体,对于旅游区的景观锦上添花。
中等跨径的悬索桥主要适应的地形为山区河流带有部分漫滩或者无漫滩,两侧山
体基岩强度较高,河中水流流速大于 3m/s 以上,河槽设墩极其困难,沟底受水流侵
蚀较大的地段。大跨径悬索桥一般应用在一些高山大峡谷地区。
环境敏感、脆弱、环保要求高的山区,可以选用上下部均为预制的全装配式桥梁,
以减轻环境压力。
高寒山区考虑特殊的气候环境和耐久性需求,在混凝土结构以外,可以采用木结
构、钢木组合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桥梁。
3. 黄土冲沟地区
2
黄土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我国黄土面积 6.31 万 km ,占国土面积的 6.6% 左右,
尤其西部地区黄土分布十分广泛。黄土地区一般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少,由于河流
或地表水的长期侵蚀,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公路工程病
害严重。黄土冲沟是黄土地区最多见的一种侵蚀地貌。黄土冲沟切割深度一般从几米
到几十米之间,其横断面一般呈“V”字形或“U”字形,纵断面呈阶梯形,冲沟岸
壁陡立。黄土冲沟一般流量较小,沟槽较深,沟壁较陡、陷穴发育,桥孔布设一般根
据地形确定。
(1)孔跨步设原则
“V”字形沟,沟谷小、狭窄,河沟断面呈“V”字形,沟宽一般在 40m 以内,
沟深切割一般为 10~40m。对于 V 字形冲沟,由于冲沟发育,黄土土质更为疏松,水
土流失严重,大多沟槽岸壁陡峭、不稳,黄土易淤易冲及河流易摆动等特点。V 字形
冲沟设置桥梁时充分考虑了沟岸的地质特性,布孔时尽量将桥头、桥尾伸入土体一定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