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35

第一章  基于桥型适应性的高速公路桥梁桥型选择研究




               桥梁规模和重要性以及资金难易分别采取由支挡结构独立抗滑(桥梁不受推力)、支
               挡结构与桥梁联合抗滑的一体化设计和仅通过加强墩台抗滑三种形式,设计时通过比
               较确定。一般情况以第一种方式较为可靠,采用居多,但造价相对较高。
                   对于仅通过加强墩台抗滑的处理方案,亦即利用桥梁自身的抗滑能力,只要求桥
               梁安全,不保证滑坡稳定的处理方案。因该方案滑坡推力的合理计算模式有待进一步

               研究,除个别推力较小的滑坡外,应慎重采用。
                   桥位滑坡处治安全系数应根据桥梁规模或重要性不同分别对待。一般情况,建议
               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分别采用 1.25、1.20、1.15、1.10,特殊情况可适当提高或

               降低,但最低不应小于 1.05。
                   7. 岩溶地区
                   岩溶(Karst,译名喀斯特)是指地下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
               为特征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现象的统称。在我国以碳酸

               盐岩为主,局部尚有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溶蚀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崩塌以及物质
               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
                                                               2
                   我国是岩溶大国,岩溶区总面积达 344.3 万 km ,占全世界岩溶地貌面积的 60%
                                                          2
               以上,其中裸露型岩溶区的面积约为 90.7 万 km 。西南岩溶区集中分布在贵州、广西、
               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尤以贵州和广西分布最广,包括浅覆盖岩溶在内,岩溶区
                                2
               面积达 111.6 万 km ,占全国岩溶区面积的 32.4%。此外,在鄂西、湘西、川东、山东、
               山西、浙江、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地也有分布。
                   (1)孔跨步设原则

                   一般来说,桥孔布设应根据各类河段的特性及演变特点及水文、地形情况,满足
               通航、过物、水利等方面的要求,做到安全、经济、合理。除应符合 JTG D60—2004《公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 3.2 节“桥涵孔径”及 JTG C30—200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

               设计规范》中第 6 章“桥孔设计”中所规定的有关孔跨步设的一般要求。在进行孔跨
               布置前应深入、全面了解、分析桥位的地形、水文和地质情况。
                   在岩溶地区布设的桥梁:一方面,是利用桥梁作为跨越岩溶病害路段的手段;另
               一方面,岩溶地区的桥梁在跨越河流、川谷时,也常常会碰上岩溶病害。因此,必须

               认真勘测,首先要从地质水文条件上尽量查清岩溶发展状况以及分布状态。只有详细、
               准确的勘测调查资料,才能使桥跨布设更为合理。在岩溶地区应重点调查其分布范围、
               形状、规模及截流汇水面积,由于岩溶一般隐蔽性强,表面上不易看清,因此应加强
               勘测工作,为路线布设和桥梁孔跨步设提供依据。按有关规范进行岩溶桥位区的水文

               计算,合理确定设计流量和水位。详细了解桥位区溶洞、溶槽、漏斗和暗河等的分布
               和发育情况,为墩台位置选择提供依据。


                                                                                          • 2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