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03

第五章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来设计,而不是由教师或家长强制的,教师只
             是作为项目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因此,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
             重点还是一般,不管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生”,

             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学习的权利和义务。研究性学习并没有规定
             学生所参与的研究过程,而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并使他们能够
             参与到研究中去。
                 单科性和学术性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客观

             上,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评价中的价值准则不能统一,使一些同
             学的学习热情客观上被抑制。而探究式学习的价值取向是指个体的全面学习潜力,
             重视全体成员的参与,而不是个别的优等生。
                 (五)对探究式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形成性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不足
             与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并通过对其进行激励等奖励,使其能够更快地发现问
             题,并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正意见。总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指
             在某一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业和学业情况进行的评价,与形

             成性评价相应。总结性评价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忽略了探究学习中的问题,
             评价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从目前的课程评价状况来看,目前的课程评价过于注重筛选与选择,而忽略
             了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既要注重学习成绩,又要发掘和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要了解他们的发展需
             要,使他们认识自己,树立起自信心。评价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使学生在原
             来的层次上得到发展。转变课程评价过于注重筛选与选择的作用,使其更好地发

             挥评价与激励、推动发展的作用。新课程评价的基本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提
             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在探究学习中,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它没有否认总结性评
             价的功能,而是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使评

             价的重心由过分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转变。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是对“过
             去”的评价;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以“未来”为导向,以发展为核心的评
             价。总结性评价常常要求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成果,而忽略了学生是怎样达到



                                                                                  ·95·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