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1

第一章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



                 学生是一种独立的、自然的个人。他具有多方面的智力,并通过评价来促进
             他的全面和人格的发展。同时,他也是一个社会中的一员,以社会人的身份存在,
             国家、城市、社区、街道、学校、班级和寝室,都是一个社区。其中,以学校、

             班级为主体的居住环境最为突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与自己的生存环境交
             互作用,如竞争、交流、合作、分享等,促进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感、
             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
             意志、特长是无法量化的,要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对其进行质

             的评价,注重手段的多样性,在与人的关系上,注重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
             人为本。
                 (三)我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扭转不科学

             的教育评价导向,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
             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
             体方案》精神,制定本指南。

                 1.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

             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
             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
             质量观,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全面培养,引导办
             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
             价,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坚持以评促建。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