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28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s


            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本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通常是一门测验课程。选修课分为一、

            二(可选)。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以确保其培养的基本规范。必修
            课是培养学生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具有相对统一、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
            本的技能需求。“选修课”是指按照培养对象的多元化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能
            力和发展的需要,进行分级、分级的课程。选修课 I 是本地的一门课程。选修课

            II 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而设置
            的。选修课 II 是学校的一门课程。学校对任课的设置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创
            造条件,逐步拓展选修课,增加选修课的选择,鼓励选修课的选修课和任选课的
            管理。

                (二)师资队伍建设
                新课程由学习领域、课程、模块三个层面构成,打破了以往的“以学科为主”
            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给了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实施学分制的先决条件是选课制度,新的高中选修课程要求选修学分 I、Ⅱ
            在毕业学分中至少要达到 28 个学分,占毕业学分的 19.4%。选择学分 I,要求
            教师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密切注意学科发展和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
            联系。在选修 II 方面,教师要根据本校的特点,学生的需要和专业特长,提出

            申请。
                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要坚持参与性、主动性和发展性原则,以适应新的高中新
            课程观。除了对课程观念进行一般的教育之外,学校还采取了学分制和选修课,
            并进行了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省

            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
            中的实际问题。鼓励老师们进行更多的专业交流和协作,并分享自己的经验。通
            过聘请顾问、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争取专家的指导,获取必要的学术支持和专
            业技术支持。

                (三)课程设置
                高中阶段各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如表 6-1 所示。





            ·120·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