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55
第三章 普通高中学习过程评价
第三章 普通高中学习过程评价
第一节 学习过程性评价
一、对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倡导学习过程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对
于“学习过程性评价”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而在实际操
作中会出现一些混淆。目前国内文献对实践中的看法进行了阐述,大致有三种。
第一,学习过程评价应建立在“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基础上。学生学习状
况、作业等是对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它着重于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和
老师关注、认识、掌握和改进学习过程,从而改善学生的原有认识。通过对学生
的判断,如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偏差,可以大概地判断出学生的错误是在什么地方,
从而进行思考。但是,这仅仅是对一个人的思考过程进行评判,而这与评价一个
人的学习过程有很大的区别。当前,由于对学习的微观过程所知甚少,因而难以
对其进行评价。其实,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阶段,在学习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思维,
这些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果把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和整个过程分开来进行独立
的评价,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种评价很容易使评价人员把学习效果比不上学
习过程,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过程”的形式化上,强迫他们进行标准化“学习
过程”,从而使学习过程不能得到最好的指导,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第二,学习过程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的价值观。典型的
方法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质量评价,如“成长纪录”或“表现评价”。它
拓宽了学生的评价范围。但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知识和技能的
学习中,非智力因素与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智能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仅
对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或者仅仅把学习的终结性评价等叠加起来,就会得出这
样的结论,即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则会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割开来。
第三,在教学活动计划执行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活动的影响,及时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