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7

第一章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低学段实施研究


                 三、低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要动手来学习科学,这是它和
             其他科目的重要区别之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动手学习机会来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低学段学生的发展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阶段。他们习惯性动来动去,不能长
             时间保持安静,精神很是旺盛,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难以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的

             状态。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很好奇,但是遇到困难时又会放弃或者逃避。学生不擅
             长利用大脑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他们没有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对低学段科学教师关于课上所遇到的最大困难调查中,有一半多的教师认

             为是进行活动时对学生的纪律控制不好,由此可见低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导致教
             师在科学课的开展中遇到较大困难。这与低学段学生的特征有关,低年级学生
             尤其一年级学生,刚刚树立规则意识,且相比其他学科,科学课上活动的时间较

             多,对于他们纪律的把控难度更大。
                 小学时期特别是入学初期,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和态度的重要阶段。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低学段科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还必
             须在学生接触科学之初就培养他们尊重事实、积极探索、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创新

             的科学态度。同时要积极有效地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于学生进入
             中、高学段甚至初、高中的科学学习至关重要。这也对科学教师的素养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

                 四、低学段科学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

             维度进行。”“学习评价必须覆盖各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
             综合评价”“学习评价必须做到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然而,现阶段低学段科
             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评价主体单一。目前在小学低学段科学课里,只有教师掌握着科学
             课程评价的权力。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互相评价,也没有自我评价,家长也没有参
             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也不太愿意参加自我

             评价。他们需要对课本中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有清楚的了解并且经过认真的培
             训才能获得自我评价的能力。


                                                                                      9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