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52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对科学中的基础
理论、理想模型和经验事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
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
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质。科学探究与交流是指具有科学探
究的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测和假设、利用科学方法获取
和处理信息、形成结论,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
力。科学态度与责任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
础上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心,具有学习科学和探索自然
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和善于反思的创新精神,以及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科学探究与
交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科学学习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是形成科学观念、发
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科学
思维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对科学教育课程改革
起到指导作用,尤其对小学科学学科课程改革具有引领价值。2017 年颁布的小
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小学科学课程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真
实情境中问题的解决,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第二,小学科学课程应
与国家的发展需求方向保持一致,强调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意识、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培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
准基于大概念理念、学习进阶理论和思维理论进行编制的。它指出小学科学课程
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
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
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
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
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培养分为科学
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与环境。这四个方面与科学学科核心素
养的组成不谋而合。故此,本研究基于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程
总目标将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在接受科学教
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科学素养,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