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69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改进研究


             什么有关?”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一果多因的分析和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打破学

             生通常在分析问题的原因时呈现“一果一因”的定式思维,教师从摆的自身结构
             和运动特点追问学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推测,引导学生进行一果多因分析,从而
             建立起影响摆的快慢的 7 种推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充分预设学生的科学思维生长点,

             有准备地实施课程教学。
                 第三,课前亲自动手做实验。小学科学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一环是精心准备
             教学材料。将实验器材备足,教师除了实验室配置的器材工具外,还需要引导学

             生选择、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硬币、矿泉水瓶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可以将
             材料准备落到实处的一种路径。在材料准备基础上,思考材料的结构性。结构性
             的材料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组合。这种材料组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
             习内容,更精准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乐于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并获取新知。在以上基础上,课前建议教师亲自做一遍课堂实验,即教
             师在组织学生实验之前,对课堂上要做的实验进行实践,从而引导学生的探究活
             动。教师通过提前亲自实践,能够对实验需要多久时间、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

             可能遇到什么问题等情况了然于胸。
                 案例 3:通过提前实验选择教学材料
                 五年级下册的《沉和浮》单元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笔者在

             正式上课前按照教材进行沉浮试验。在将同一物体进行分割试验沉浮实验时,白
             萝卜出现了“反常”现象。整个白萝卜在水中是上浮,横切一半后,其中一半白
             萝卜在水中却沉了。出现这个反常现象后,我通过资料查询发现,白萝卜下端富

             含矿物质,密度比其他部位大。又对苹果、土豆等材料进行实验,发现苹果最适
             合探究这个实验。
                 案例 3 中教师通过提前实验不仅发现教材要求的材料存在问题,而且找到了
             更佳的实验材料,对内容进行了二次改动,使实验活动目标更明确。提前实验是

             教师以学习者的角色,从学生角度出发去探究。这种探究能够洞察学生的发展需
             求,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设计利于学生进行建构学习的情境,摸清
             探究实验对发展学生相应能力的作用,实现探究活动的育人目标。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的课中上课
                 上课是师生共舞的过程。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后,会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堂学


                                                                                     61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