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67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改进研究
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求实求真的精神,较好地找到了课程标准与学习需求之
间的契合点。教师能够做到这点,正是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把握课程
内涵上。这个案例中教师体现出“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的内容很丰富,这个案例只是说明其中的一些理念,从案例中说明
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够落实学生对应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把理论与实
际教学进行对接,增加教学的底蕴,把握教学方向。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对小
学科学要发展学生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分解,是对小学科学教师发展学生科学
核心素养的指导。
第二,预设学生的科学思维生长点。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浪潮中,科学思
维的发展成为热门话题。自 2001 年小学科学教学从原来重自然知识转向以知识
为导线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经历十多年,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小学科学
教师的多方努力下,小学科学教学必然呈现出“完美”的科学探究过程,此时,
时代发展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以发展小学生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再回首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大家开始
反思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否为真探究。科学思维的理论也成为各方研究
的重点,科学思维的发展成为衡量一节科学课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案例 2 是笔
者执教的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的《摆的研究》的教学
片段案例,阐述如何课前预设学生的科学思维生长点。
案例 2: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的教学片段
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中《摆的研究》一课,在前课已认识摆的结
构和摆的等时性基础上,学生探究摆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
设计或执教过程中均引导学生分别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和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这样两个问题,以对比实验来解决问题,得
出结论。但笔者在课前思考该课学生的科学思维生长点在哪里?难道就是为训练
或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对比实验方法吗?在课前剖析“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
一问题的假设时发现,教材上直接提出“摆绳长度”和“摆锤重量”两个因素,
但是从科学知识“物质的属性与结构的关系”和科学实验方法“控制变量”角度
发现,在对问题进行假设时,其实不一定是单因素影响摆的快慢,也可能多因素
同时影响,如此下来,同学们在进行假设时能够发展学生的科学抽象思维。如下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