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70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习活动。教学过程并不是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教学设计一模一样地完成,教学过

            程要求教师带着孩子们走向该节课的学习目标,过程中也许学生没有按照教师
            预设的“道路”,而是走入“自己开辟的小岔路”,过程也许有的学生会走得较
            慢,有的学生走得较快,但是最终要求课堂参与的每个学生都完成学习目标。小
            学科学教学更是如此。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会发生更多的“意外惊喜”,但是每

            节课的学习目标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为解决调查发现的
            问题,小学科学教师可在教学实施时参考以下建议。
                第一,引入课题后一定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地

            理解建构主义思想,坚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时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已
            有的经验来到课堂。建构主义认为,一旦新问题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往往会基
            于自己已有的认识与探究水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对新问题予
            以解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已有前概念的了解,几乎不关注学生

            的原始想法,只是按照教学设计展开教学,那么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一
            味地按照教师预设的轨迹进行。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
                摸清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对于小学科学教师开展教学很重要。了解学生已有前

            概念的方法很多,鉴于科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现实条件,笔者建议每节课引入
            新课题后,教师通过把学生对新问题的看法归类分析学生对该问题的基本认识。
            教师根据归类分析学生对该问题的基本认识,在头脑中将教学的深度即学习目标

            适当地调整。
                案例 4: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这节课初,教师出示一张小草长在房顶上的图片,然后对同学们说:“房顶

            这么高,小草的种子怎么会散播到房顶上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之后
            同学 A:“房顶虽然高,种子有可能被小鸟吃了排便到房顶。”同学 B:“有可
            能房子家的孩子太无聊,以至于玩扔种子,就把种子扔上去了。”同学 C:“还
            有可能是大风把种子带上去的。”同学 D:“我觉得鸟衔着种子不小心掉在房顶

            上”……教师继续追问:“种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种散播方式?”进入课堂的探究
            活动,认识种子的结构特点,识别种子选取的散播方式。
                教师在提供“小草长在房顶上”这张图片时,将学生拉进生活中曾经遇到的

            情境,如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等,通过孩子们对种子怎么散播到房顶上的回答,
            教师基本可以定位孩子们对种子的散播方式已经有很充分的了解,确定本节课


            62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