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115
第三章 畜产品安全的相关问题研究
测能力弱,三是质检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尚需提高,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技
术研发能力亟待加强,五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没有形成制度化。
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构建全国农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产品供给
安全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提升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
抓手和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业务能力
和综合素质,积极创造条件推进质检机构的认证考核工作,为规划顺利实施并取
得积极成效提供智力支持。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建设促改革,积极探索推进
资源整合、提升检测效率、优化管理流程的建设模式和工作机制,努力提升我国
农产品质检体系的整体水平。
3. 加快完善标准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尚存在以下问题:标准化工作落后,标准重叠,技术标
准设定繁杂,缺乏权威的统一标准。就同一食品而言,根据《食品卫生法》,有
食品卫生标准,主管部门是卫生部;根据《产品质量法》,有产品质量标准,主
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主管部门是农业部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数量多,但这些机构隶属各职能部门,缺乏
互补与协调,从而影响了检验检测体系能力的整体发挥特别是设备不同标准不
一,食品质量检测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标准体系是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也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和行业标准
为主体,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但是总体上看,我
国农业标准的制定起步较晚,研究周期较长,科技支持力量比较薄弱,总体上看
水平还不够,和发达国家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建议加快组织实施畜牧业行业标准
制定和修订项目专项计划,加强对国际组织标准、发达国家标准及出口贸易国标
准的系统研究,加快畜牧业生产技术规程、兽药残留限量、饲料添加剂残留限
量、农药残留限量、有害重金属限量、生态环境、产品质量分级及检测方法等标
准的制定或修订。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建立
既符合中国农业的生产特点,又符合中国消费水平,还能和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
体系。
4. 强化队伍体系建设
队伍体系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所涉及的队伍体系,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