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199
第五章 动物生理的影响因素及信号采集
道作用下细菌发生凋亡。除了桶样模型,抗菌肽利用其静电结合方式还可以形成
孔洞型、地毯型、环形等通道,通过物理结构对细菌进行抑制。此外,抗菌肽还
能够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合成,进入细菌胞体的内部,影响核苷酸转录,细菌外酶
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菌的活性。
(二)抗菌肽对病毒的作用机制
抗菌肽针对病毒的研究比较深入,目前已经明确提出了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主要作用方式分为三种:第一,与病毒分泌的病毒粒子直接作用,利用
抗菌肽的化学结构特点,直接破坏粒子的结构,从而抑制病毒粒子的毒性。第二,
通过对病毒的感染过程进行抑制,控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主要是依靠抗菌肽的
自身结构与病毒的载体蛋白相似的特点,干扰病毒的复制和转录。目前对抗菌肽
作用于包膜病毒的研究较多,也较为深入。第三,具有防御作用类的抗菌肽液有
抑制无包膜病毒的活性作用,在研究抗菌肽对如人乳头瘤病毒、呼吸道轮状病毒、
腺病毒的研究中,其通过阻断病毒粒子释放达到抑制病毒传播的作用。
(三)抗菌肽对癌变细胞的作用机制
在对人工诱导的小鼠肠癌的抗菌肽治疗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使用抗菌肽进行
静脉注射和肠道灌注,结肠内的癌变组织和数量明显降低,但对于癌变组织外的
其他组织无不良的影响,癌症细胞的生长受到抗菌肽的抑制,在抗菌肽的作用下
癌症细胞凋亡的速度开始加快,新生的正常细胞更新速度开始加快,这充分说明
抗菌肽的抗癌作用。同时在对肝癌等疾病的作用研究中发现其具有靶向作用,能
够遏制肿瘤的发展,抑制肿瘤细胞的营养作用,减缓病情的恶化。
四、抗菌肽在动物生理健康中的应用
(一)抗菌肽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全球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过度追求养殖密度与
产量,造成排泄废物与残饵大量聚集,进一步加深水环境污染,各类细菌性、病
毒性疾病频发。防治过程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无节制的使用,严重影响
水产动物品质,降低其自身免疫力,同时也会破坏水产动物肠道菌群平衡,导致
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引起病害,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巨大损失。有研究表明,在
水产动物基础日粮中添加适量抗菌肽,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自身免疫力。抗
菌肽的应用为水产行业健康养殖带来新的曙光。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