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5

第一章  体教融合策略与发展


             效果的引导具有关键作用。要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体教融合思维观念,突破僵化
             固化体育与教育模式的限制与桎梏,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新方法与新理念,解
             决体教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体教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优化课程组结构,

             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体教融合课程体系。以体系化、机制化的方式将体教
             融合目标任务、方法措施、探究研讨等固定下来,明确课程组具体工作职责,完
             善课程组制度,设定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体教融合效果
             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注重评价学生对体育与文化课程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能

             力,并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体教融合效果综合评价的主体,
             把过程评价作为调整完善后续体教融合策略的重要参考。
                 3. 引进信息化教学技术,丰富体教融合手段
                 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体教融合技术,构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

             技术的体教融合平台,丰富体教融合手段,使体教融合模式的实践应用始终沿着
             正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凸显“体”“教”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在信息化体教融
             合技术下,可在特定范围内实现体教融合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实现教
             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尊重学生在体教融合中的主体性地位,尽可能多地

             为学生提供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的空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可全面详细地
             掌握体育训练的各个关键环节与步骤,清晰地了解文化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强化
             师生沟通与交流,充分倾听学生在体教融合中的意见与建议。
                 4. 充分利用体教资源,提高体教融合效率

                 在体教融合领域,体教资源的价值不言而喻。随着体教融合理念的不断深化,
             相关教育从教者应充分利用体教融合资源,将以往体教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加工,
             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徜徉于体教资源之中,获取身心愉悦感,促进体教融合效率的
             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既可深挖体教资源的重要价值,又可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不同状态下的体教资源形成自我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服务者”的
             角色,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对学生在体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
             处进行有效纠正,大大提高体教融合的效率。应以目标融合为导向,提高不同利
             益主体的主动性和包容性,推动体育和教育从单一融合向多元融合转变,有针对

             性地解决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
                 5. 建立体教融合“一体化”推进的保障体系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贯彻落实,重点在于构建一套政策、评估、监督等为主体



                                                                                   ·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