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9

第一章  体教融合策略与发展


             式。真正使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变“被动”为“主动”,使体育锻炼真正“融
             于生活”,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融合,固牢根基。

                 3. 突破学习模式,从“大海捞针”向“学会、勤练、常赛”转变
                 通过开展以“家庭结伴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家庭体育活动,进而打通“家校
             社”的“任督二脉”,真正落实好“学会、勤练、常赛”理念,从而探索出一条

             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家庭体育服务体系。实施“线上 + 线下”家庭体育
             定制化指导服务,将科学的思维方式、专业的指导意见带给每个家庭,并形成良
             性循环。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全家陷入家庭体育锻炼“大海捞针”式学习模式,

             耽误了学习某一运动项目的最佳时间。通过推行家庭体育作业制度,强化家校合
             作,搭建家校合作共育平台。值得指出的是,家庭体育环境是影响体育生活方式

             这一习得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落实“学会、勤练、常赛”理念,需要“家
             校社”能动联动,尤其是在勤练环节,更需家庭体育高质量参与。家庭体育高质
             量发展,将有利于深化“体教融合”。

                 (三)体教融合背景下家庭体育服务体育构建策略
                 面临体教融合的现实诉求,基于家庭体育价值和使命,探索构建家庭体育服

             务体系构建,可谓意义重大。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保障,发挥学校指导作用等
             对策,促进家庭体育教育发展。在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
             部门指导作用,以实现“家校社”联动良性循环为目标。以联动政策为引导,以

             联动资源为载体,共同保障联动机制有效运行。以满足家庭体育多元需求为目的,
             规划和设计家庭体育服务体系措施,并在监督和保障家庭体育服务方面做好统筹
             规划,从而实现打牢“家校社”共同体的目标。家庭体育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对于深入体教融合,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推动作用。


















                                                                                   ·9·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