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21

第一章  体教融合策略与发展


             模式主要有四种,即混合型模式、省队校办模式、南体模式和清华模式。由于体
             育和教育分属两个系统,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沟通不力、协调不当、运行效果不好
             等问题,致使体教结合在实践中遭遇了种种问题。例如,体教结合究竟是“以训

             为主”还是“以教为主”,是“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这在不同历史阶
             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主管下所面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自然是不同的。
                 因此,“体教结合”在其口号提出后的二十余年里,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性

             的障碍没有破除,这种障碍主要体现在教育和体育两大系统管理部门职能上的隔
             阂。而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竞技体育强国,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竞技体育后备
             人才的培养均是以学校为基础,各级学校为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技能的发展和文化
             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教育基础。因此,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纳入

             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有成熟的经验借鉴。
                 进入 21 世纪,全球范围内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每况愈下引起了社会的深切关
             注,我国情况更是不容乐观。《2018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
             监测结果报告》数据显示,学生肥胖率、视力不良检出率不降反升,“小眼睛”“小

             胖墩”等现象呈现低龄化。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面临重大考验,不仅“显忧”突
             出,“隐忧”也频频发生,青少年患抑郁和心理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这一现状
             迫使教育界开始重视文化学习与健康并重的价值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
             迫使体育界开始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探索“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迈进的路

             径选择。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其背后受社会基础的影响,也有制度逻
             辑的支撑。让体育回归教育,成为解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如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演讲中所言:“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

             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其中就包括中国,
             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可以说,少了体育,就谈不上全面发
             展,忽视学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新时代深化体教
             融合不仅是体育领域必须解决的大事,也是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保障。党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
             方位,各项事业都要全面深化、扎实推进。”然而,深化体教融合是一个渐进的
             过程,只有在深刻认识前期体教结合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把握当



                                                                                  ·1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