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55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设中,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思政育人
2019 年 8 月《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
指出,“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教育的新问题和新常态。”
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高校
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领域。深刻研究篮球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元素挖掘和
实践设计既是落实“怎样培养人”问题的具体之策,也是对思政课程教育的有益
补充。
(一)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思政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教育的主体和核心要义是“育
体”与“铸魂”,为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提供了依据和支撑,更为
篮球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方向和视角,同时分析和研判出篮球运动项目的特性
和育人价值是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石和原点。相比于其他体育课程和运动项目,
篮球课程的群体性、对抗性、娱乐性、体验性等特征有利于平衡好外部灌输和个
体内化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到当下的教学活动中,具有
独特的思政育人价值:
一是育人的群体性。大学体育篮球竞赛组织形式多样,分为 CUBA、阳光组
联赛、职工联赛、师生混合联赛等,参与人员涉及竞赛人员、啦啦队、观众等,
由不同年级、性别和专业的学生组成。二是过程的体验性。篮球教学能够给予学
生足够的身体对抗感知和时间与空间的实操性演练。人的本体感觉既能形成运动
认知,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参加和体验篮球教学的过程,有
利于其进行品格养成、认知形成、思维创新,从而改造主观世界。三是途径的娱
乐性。篮球运动起源于娱乐游戏,享受快乐是人的天性,在愉快的教育环境中渗
透思政育人更易被学生接受。四是效果的丰富性。从篮球基本技术的刻苦训练到
战术的默契配合,再到规则限制中的对抗运用和竞赛中的个性展示无不需要学生
全身心参与。学生的个性品质、情感认知、挫折教育、团队精神、规矩意识以及
责任担当均可在篮球教学实操中感知和体验,并可以在其以后的生活中进行实践
检验。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