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57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设计缺乏与思想目标和素质目标相对应的教学环节。课程思政的融合理念要求对
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有效整合,在获取和
积累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必备品格以及培养发展
的关键能力。篮球课程思政并不是在专业课中强行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
在遵循篮球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优势,以专业
知识、技能形成载体,以运动体验感知为手段,融入育人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
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也更加具有说服
力和感染力。
教学目标是指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的
明确阐述,是教学活动的导向。现实的篮球教学目标设计往往轻“实质目标”重
“形式目标”,难以兼顾专业训练和思想教育。“育体”与“铸魂”是体育课程
思政建设的学理起点,也为“技”与“德”结合在篮球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目标践
行提供了导向和理论支撑。例如,以篮球教学比赛为授课内容进行篮球教学实践
和思政育人,其中包括显性教学目标和隐性教学目标。显性目标是以提高篮球技
战术运用和基本运动能力,理解和体会裁判规则为主要内容。隐性目标是通过运
动体验感知团队协作精神,以技术鼓励队友,建立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挑战自
己、合理对抗,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挖掘”与“对应”呼应提供思政育人的教学内容选择新思路
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深化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发展深度,同时挖掘过程也是对专业课程的再度
开发。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主要载体,以学理支撑和学科归属为支点,以
价值引领和篮球专业取向为理论依据,按照篮球教学内容模块分析、研判和挖掘
思政元素,从知识性与价值性、“挖掘”与“对应”相呼应的视角,坚持知识传
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理念,立足篮球运动的核心概念、技能形成、体能锻
炼和裁判规则等知识点和内容向外伸延形成篮球课程内容的思政架构,是当前大
学体育篮球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符合当下思政教育理念的发展,也是应答
“怎样培养人”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例如以教学比赛为篮球授课内容,主要从篮球竞赛礼仪、规则运用、全场攻
防方面进行。篮球竞赛礼仪的学习,以尊重竞争对手和比赛为融入点,树立学生
注重“以和为贵”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规则运用方面,以规矩意识为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