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58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融入点,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增强规矩意识,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在比赛
的攻防方面,以配合默契性为融入点,促进团队协作、增强学生维护祖国民族团
结意识。总之,对应教学内容,挖掘元素,透视熔点和揉捏内化,是篮球课程思
政建设的新思路,有利于篮球课程内容的拓展和外延。
3.“融合”与“内化”互通优化思政育人的教学组织形式新策略
“融合”的核心是实践与行动,彰显的是一种实践形式。篮球课程思政本质
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辩证实践过程之中。挖掘篮球授课内容思政元素,
将其融入授课内容和授课过程,预设育人“场景”与“情意”控制篮球教学思政
育人场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根植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逻辑考量中,是课程思政
的难点所在。
教学组织形式是改善教学主体能动性和落实授课目的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学
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新颖多变,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运动和体验感知。篮球课程
思政建设不但需要课程的整体架构,更需要课堂教学设计。大学体育篮球课程应
立足篮球对抗、集体运动等专业特点,设计组织形式和场景,在“体感、体悟、
体认”环境中实施育人理念和思维。例如,以篮球教学比赛为授课内容预设授课
场景、挖掘思政元素及研判融合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篮球课堂中的呈现
方式,达到德育与体育并进的协同共振效应。
课堂控制涵盖以下方面:一是角色转化提升适应和沟通能力。以身高把篮球
班(由不同专业、兴趣、技能水平和性别组建的选修班)分为 2 组(队),每组
(队)设立教练员、运动员、拉拉队员和裁判员。这样临时组建竞赛团队不仅有
利于学生通过沟通、协调和转换不同角色,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策划
能力,还有利于篮球运动发挥翘板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理念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是篮球比赛仪式教育。比赛前双方致意、向观众致意,比赛后向裁判和教练员
鞠躬表达谢意和敬意,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感恩意识和社会和谐思想的养成。
三是规矩意识培养。篮球比赛裁判法和规则是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共同遵守
的法规和原则。运动员、教练员通过技能展示、体能拼搏、战术配合在规则允许
范围内取得胜利是共同目标,既有利于敬畏规则和养成规矩意识,同时也有利于
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氛围。四是课堂总结引导,比赛失败方全队承担
一定的体能惩罚,不仅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正
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荣辱观、顺逆观、生死观。思政育人效果与学生的接受能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