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63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开展教师素养培训,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学生学情和了解主体诉求,制定个性化
             教育方案,增强育人的针对性与精准度;二是要依托高校制度建设,推动“大思
             政”格局的形成,鼓励与帮助体育教师内化思政课程的实施思路,提高他们在运

             动项群中挖掘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敏锐度与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的能力,妥善营造教育环境的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在接受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
             程思政时,能够在适当方法的帮助下,在浓厚氛围的浸润中,实现身体与道德的
             双重良性塑造。

                 3. 优化教育过程设计,增进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教育过程是体育教师立足于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向
             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过程。教育内容的甄选、教育方式的使用、教育环
             境的营造是构成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教育内容的甄选方面,体育教师需要紧

             扣历史与现实两条主线,在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中,既要融入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倡导的律己、修德的哲学思想和我国体育先驱在积贫积弱的年代为参加
             奥运会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感人故事等内容;又要追踪与把握重大体育赛事的关键
             节点,及时解读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英勇夺冠、“取得历史性突破”与“刷

             新纪录”等要闻,帮助学生筑牢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体育教师需要超越单一性的“说思政”,统筹使用
             语言叙述、文本展示、榜样示范、朋辈激励、合作教学、学习共同体等离身式教
             育方式与角色扮演等具身式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高校运动项群类

             体育课程思政中,促使学生将身体运动与思想活动相统一。在教育环境的营造方
             面,体育教师需要尊重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的特点与学生审美诉求,通过对
             物理实体的陈设进行安排,借助 VR、AR、MR 等多媒体技术开展情境创设,构
             建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环境和育人场景。

                 4. 完善评价机制建设,优化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确保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获得改进参照、明确
             改进要点、推进改进活动,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在评价标准制定方面,
             需要面向立德树人的目标,尊重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的特殊性,统合高校领

             导、体育教师、其他专业教师与学生等群体的智慧与建议,就“理想类型”的高
             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达成共识,并将之转化为具有引导效力的政策文件。
                 在评价指标构建方面,需要聚焦于全面具体展现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



                                                                                 ·153·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