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82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三)体育锻炼作用于心理健康的调节机制
                1. 体育锻炼负荷应符合认知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锻炼的开展需要身体和头脑的相互协调。为此,在锻炼的过程中,要着

            重提升身体协调能力,以此刺激身体激素的释放,达到优化认知能力的提升的目
            的。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加快反应能力,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节,提升学生
            的反应速度以及行为感知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长期的体
            育锻炼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着重转变思维形式,

            以此促进大脑皮层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智力系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通过刺激
            大脑皮层,提升大脑系统自身的灵活性,以此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另外,大脑
            的高速运转,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忘我地投入,会忘记
            压力。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通过对体育项目的了解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学

            生在体育锻炼中的愉悦感。在体育锻炼中通过独特的方式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
            调节心理状态。
                2. 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之间的相处是相对比较融洽和愉快的,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开展体育锻炼时,可以通过语言或者肢体方面的行为
            进行交流互动、配合,加强情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此改善人际关系。人之所以
            存在心理疾病,往往来自失调的人际管理,如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融入周围的环
            境中,长此以往,会容易产生孤独或者纠结的现状,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

            最终的心理健康状态。体育锻炼一般是多个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呈现出群体特点,
            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经
            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性格往往比较开朗,也容易产生亲近感。也容易与别人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较少的出现一些孤独或者是交流等方面的心理疾病。通

            过体育锻炼的形式可以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学生构建完善的人际关
            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不仅仅使学生心情愉悦,也
            能够帮助学生具备较为融洽的交际氛围,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体育锻炼应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抗压能力

                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产生积极的健康和性格,会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心所存在的焦虑以及消极方面的情绪。为此,在体育锻炼当中,
            可以引导大学生经常参与一些具有竞技性质的比赛,在比赛当中,可以暂时的抛



            ·172·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