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86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式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对思想品德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
体育运动是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体
育运动的频率次数开始减少,目前各大高校的体育运动主要依靠的是选修课教学,
以及学生自主课外活动,这些方式都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体育运动
的认识程度和参与度直接影响了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热情。而学校的体育设施硬
件情况、学生的锻炼意识不强、教师体育运动的指导不足、周围体育运动的氛围
不足也是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以 H 大学为例,随着高校扩招,
学校的学生人数激增,而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缺乏,三万人的学校仅有一块足球
场地可供使用,使一些热爱足球运动的学生无处施展,减少体育运动的次数,同
时随着替代体育运动的娱乐活动的增加,大学生主动参加室外体育运动的意识下
降,诸多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社会交往
(一)社会交往的相关定义
社会交往是一个成年人为了在社会上立足,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各行各业的
人进行的沟通交流,以及搞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领域进行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
手段。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物质和精神为主的社会交换行为普遍存在,
而这些交换行为都是以交往作为前提的。马克思对于社会交往的定义为,“交往
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中的个人以及共同体之间通过中介客体,在物质、精
神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彼此联系、共同发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及其所形成的普遍
性的社会关系的统一。”这也进一步说明所有的社会交往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互相交流、联系,产生频繁的交往,最终产生和形成各
种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的大变革,人们对于社会交往认识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学
者展开对社会交往的探讨,社会交往逐渐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普遍认为所谓社会
交往,就是不同的社会主体之间,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借助某种工具或手
段,实现社会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所要实现的是物质
的、能量的和信息的变换过程。这种过程受制于特定的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反映
并反作用于特定的生产关系。总体上看,社会交往承载着以往全部的历史和文化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