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91
第四章 大学体育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规则,如有违反,则将受到规则的惩处。人们的这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会迁移
到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上来。最后,体育运动可以引导人们融入社会共同的价值
观念体制。体育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无论哪一个运动项目,
都有强身健体、提高认知能力、培养情感的作用。参与者的兴趣、能力、气质、
性格原本就不同,体育运动能让其中的某一方面更加突出,从而形成更加鲜明的
个性。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加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的交流,促进集体团结,实现群
体的协调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着眼于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
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在
运动中体验到乐趣,找到真正的自我。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能让学生
掌握从事长期体育锻炼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通过这些体育锻炼,学生不仅能增强自身的体质,还能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
塑造鲜明的个性。
三、大学生体育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的有效途径
第一,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及时维修场地设施,使现有体育设施得到充分
的使用,也可以使体育健康意识强的人带动体育健康意识弱的人,从而使全民的
体育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高。体育设施完善与否,与投入的经费有直接的关系。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减少空置率,使场馆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高校领导也应进一步提高
对体育场馆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
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使之稳定、有序地发展,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同
时,切实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氛围。
第二,加大宣传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增强全民“终生健身”和“健康第一”
的观念。有些人受兴趣使然,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会随着兴趣的起落而发生相
应的变化。为了固化其健身意识,应加强对健身益处的宣传,使人们对“终生健
身”和“健康第一”的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青少年阶段,是一个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体育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培养。通过体育理论的讲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理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