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83

第四章  大学体育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开烦恼,使得整个的思维和身体都投入体育锻炼之中,在比赛结束之后,也能够
             提升自身的自信心,获得优越感。而暂时失败的队伍也会获得相应的鼓励并督促
             进行锻炼,取得下一次的成功。除此之外,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通过体育锻炼

             的形式,也能够获得较高的自信心,有效的宣泄和排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这也是体育锻炼所带给大学生心理环节的一种重要作用。总之,通过体育锻炼的
             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而有更加饱满的
             状态融入学习、工作之中。当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所优化时,学生在学习中会有

             更多的动力,塑造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
                 4. 构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机制
                 当人们面对刺激时,会产生一些的引起反应,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锻炼人大脑中的内啡肽,能够有效地对这种应激反应进行阻断,从而

             使得人体处于相对比较舒适的状态。此外,通过适量体育锻炼活动的形式,也能
             够使得人们的大脑得到放松,不必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
                 通过从事长期有规律的体育运动,也能够让学生适应一些积极的自我表象。
             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方法散步或者是慢跑,可以更好地训练高应急

             反应的人群,从而使得自身的状态达到最佳。可见,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
             可以对人们的情绪有所改善,而且也能够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人们所产生的疲劳症状,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关系。如果
             经常处于过度紧张或者是情绪低落时,都会产生疲劳感。为此,这就需要合理的

             从事体育锻炼,以此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摄氧量,增加免疫力,消除所存在的疲劳
             感。通过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相关的干预机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
             开展体育锻炼,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锻炼之中有所收获,提升学生的积极
             主动性,优化体育锻炼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

             锻炼的作用,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有所了解,保障学生具备健全的心理状态,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5. 提升适应能力,改善状态
                 大学阶段是学生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际交

             往不断减少,精神也会出现空虚的状态,这些现象的存在,还容易让学生产生自
             卑或者是焦虑问题。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的体育锻炼之中,可以有效降低
             学生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对学生心理疾病进行



                                                                                 ·173·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