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47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第一节  课程思政的背景与内涵




                 一、“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

                 教育是育才与育人的有机统一,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某一领域的知识、

             理论、能力和素养,更要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简
             称“三观”)。无论是中世纪大学、近代的欧洲大学、19 世纪的德国大学,还
             是现代大学,教育背后的“三观”问题在各国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法国思
             想家托克维尔曾指出:“在美国,对人们进行的一切教育,都以政治为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背后的“三观”问题也曾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话题,
             通过长期的“红”与“专”问题大讨论,最终形成了改革开放前我国“又红又专、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标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
             发展,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等教育思想的引进与传播,按照市场的需求
             来培养人才不仅逐步成为我国各个高校的现实选择,也逐渐成为每个学生及其家

             庭的自我学习定位诉求,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与功能、专业逻辑与方法得到了充
             分的彰显,高等教育的育才功能被不断拔高和放大,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却逐渐
             被削弱和淡化。慢慢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聚焦于学科专业知识、理

             论和技能,淡化了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领、要求和培育,人才培养目标
             逐渐被定位为培育什么领域的、能够胜任什么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或复合型专业
             人才。
                 在很多专业教师眼中,学生的“三观”培育和引领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来

             完成,应该主要交给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教师和辅导员,而自己则主要负责培养
             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与之相对应,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眼中,



                                                                                  ·37·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