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50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点方式推进课程思政先期建设,个别省市和部分高校已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先行
            先试。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德育综合改革进程中最早
            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上海市及南京大学、南

            开大学等部分高校作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者,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发挥
            了先行、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最早可溯源到 2005 年 6 月。
            当时上海市为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定位与发展建设需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六
            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契机,以贯彻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
            意见》为依托,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加强学生生命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

            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两纲教育》),拉开
            了上海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序幕。
                在《两纲教育》政策的指引下,上海中医药大学自 2010 年就开始了课程思

            政建设的最初探索。学校首先设立了校级德育创新课题,在 2013 年时提出全员
            育人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导下,课题申报范围从以辅导员身份为核心的德育工作
            队伍扩大到全校教职员工,学校开始了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教育教学改
            革探索。该校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张黎声教授的“人体解剖学第一课”课程探

            索得到了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同行和学生们的高度评价。
            张黎声教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很好地将人体解剖的专业知识讲解与做人做事的
            道理完美地融合到一起,特别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为“大体”教师的奉献精神和社
            会责任感所感动。从献血、捐献器官到捐献遗体的思想价值升华过程,展现的是

            一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当张教授通过课程设计把这种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充分
            展示给学生后,这门课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一方面有效地促
            进了专业课程教学,深化了专业教学内涵,提升了专业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一
            定程度上对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升学习的内生动力以及坚定职业理想、升华职

            业精神等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部分地区和部分高校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以开展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内容,以专业课教师自发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表现形式,



            ·40·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