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49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脉络与内涵本质

                 新时代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

             的重大举措,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
             养质量的重要途径。2020 年 6 月,教育部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工作视频会议,部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对当
             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一系列工作安排,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教

             师队伍培训、教学评估评价等工作中进行综合改革、重点部署,拉开了全面推进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幕。课程思政因此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实践成果
             尚不能尽如人意。具体地说,从学理视角来讲,整体研究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

             倾向,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实践探讨多,理论阐析少;对策研究多,内涵
             阐述少;操作研究多,规律研究少。对课程思政的发展演进、内涵本质、价值意
             义等基本问题与基本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从实践视角来讲,存在着探索实践“有
             误区”、统筹推进“不到位”、教学能力“有短板”等痛点、堵点和难点。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脉络
                 1. 自下而上先行先试的初步探索阶段
                 初步探索阶段(2014 年 5 月—2016 年 11 月)的课程思政主要以思想政治教

             育、德育改革的构态来推进,可以说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萌芽发展阶段。在此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相关建设问题都有论述,部分省市和高校也相继对课
             程思政进行了先行探索,相关研究也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或德育改革等领
             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系列重要会议、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为课程思政先期建

             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指出:“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
             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
             守公德、严私德。”此次考察为上海市教育系统课程思政的先期建设指明了方向。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座谈会和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

             时,强调了基础教育系统内德育的重要地位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
             要意义。
                 此间,中共中央和教育部虽未出台明确的政策文件,但教育部已开始通过试



                                                                                  ·39·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